企業家扎根西北16載研發國家標準試劑檢測儀:讓疾病無處遁形
中新網蘭州3月31日電 (高康迪)16年前,留學回國的車團結選擇到他成長的地方——蘭州,開始了他的“科研成果轉化”之路。從科研到科研創新再到科技型企業,他直言,“技術是第一,也是根本”。
科研轉化出成果才有意義:埋頭搞科研也要找到通道
身為蘭州大學學子的車團結對蘭州有著特殊的情感,給他指導的導師,跟他一起蹲研究室的同學……這些對于當時的車團結而言,就是科研的后盾,他馬不停蹄地跟臨床、技術專業領域的兩位老師講述了自己的想法——用現代生物技術手段研發“基因檢測試劑盒”運用于各類病源檢測,這種想法當時就一拍即合。
“想要轉化,必須有一個通道!碑敃r擺在車團結面前有三條路可走,注冊公司轉化自己的科研成果、委托相關公司轉化、與相關公司聯合轉化。經過幾個月尋找,當時蘭州沒有一家公司符合車團結內心的想法。
當時正值蘭州大力發展創新創業,蘭大科技園扶持人才創業,有房租減免,簡化注冊公司流程等政策,車團結和兩位老師湊了50萬注冊公司,同時拿到了“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及高新區補貼30萬元。拿著這80萬元啟動資金,車團結和兩位老師開始了科研生活。
“注冊公司就是為了能成功轉化科研成果!背蔀槔习宓能噲F結,和自己的兩位老師帶著一些研究生組成了一個科研團隊,全身心撲在了試劑盒研發上,“從沒把自己當成一個商人,我是個科研工作者”。
車團結回憶,每天就吃一籠包子,平均每天工作16個小時,“不感覺累,不感覺餓”。
企業“活下去”才能做科研:轉變觀念增加造血項目
隨著科研進度的一步步推進,需要的成本花費也越來越多,盡管科研團隊的每個人都沒有工資,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啟動資金在兩年后就沒有了!避噲F結說。
一心做科研的車團結這才意識到“造血”的重要性,“沒有資金意味著接下來的科研無法進行”,車團結開始和團隊做一些簡單的技術服務與試劑代理,因為大多時間還是要花在科研上,費用只能勉強夠用。
車團結通過該省創業中心導師開始“尋找投資”。經過爭取,該省高科技創業服務中心進行考察調研,最終該企業形成“政府基金體系+科研團隊投入”模式,資金總算得到了解決。
有了資金支撐,車團結帶領科研團隊成功研發70多種基因檢測試劑盒,可是檢驗試劑是否成熟,需要的試劑儀器只有國外有,需要測試,無疑又是一大筆開銷。
“國內只做試劑研發,但是檢測設備卻沒有!避噲F結想,此類儀器用途廣,長年依賴國外進口,對于國家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既然能研發試劑,為什么不試試檢測設備。
對照國外儀器標準,車團結研發團隊開始了檢測設備的“試錯”過程,“記不清調整了多少次參數,最后確定了主要技術參數,其余的參數每次只需輕微調整!本瓦@樣,經過4年,ASA-9600實時熒光定量PCR儀研發成功,并于去年起草該領域產品技術評價國家標準。
個人和企業融為一體:掌握原創技術才能“彎道超車”
為了能使團隊發展更好,車團結科研團隊進行了工作重新分配。車團結除了每周例行技術研討會議,還要飛往全國參加技術交流會議,于是,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學習,候機廳、飛機上等,“參加會議的期間才能有整片時間學習,惡補知識!
談及如何在科研人員和企業家身份之間來回切換時,車團結告訴記者,“我一直都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的科研人員,本意從來不是獲利,科研一線工作永遠都是第一位,沒有過硬的技術支撐,一切都無從談起!
正是簡單而又明確的“初心”,使得車團結和其團隊邁過一個又一個坎,進階為甘肅省內基因組學與分子診斷科研第一梯隊,同時還與985院校、知名院所形成長期穩定合作關系,有100余項技術產品形成專利。
“目前,我國高端診斷醫療器械產品仍以進口為主,海外五大巨頭占據50%的市場,受外部因素制約較為嚴重,成為技術‘卡脖子’主要領域!避噲F結表示,該科研團隊將圍繞國家“高端醫學檢測設備”國產替代與產業升級需求,發展上游高端原創技術,支撐產業升級,“形成行業體系原創技術才有可能實現技術彎道超車!睂Υ,他非常有信心。
同時,車團結對人才也十分重視,“越來越多的青年才俊能挑起大梁!庇谑,車團結提高團隊工資待遇,提升職業發展空間。
“靜下心來,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比缃,車團結白天專心做企業經營業務,晚上在實驗室里緊盯項目研發,漸漸對“企業家”的身份有了新的理解,“個人和企業要融為一體,互相成就,才能走得更遠”。(完)
【編輯:劉薛梅】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京ICP備:050043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