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甘肅新聞4月1日電 (通訊員 許吉年)“在山里住的時候,吃的是山泉水,跑幾里路才能挑來。自從2017年搬到移民區富民新村,水龍頭一擰清清的水就來了,吃上了干凈方便的自來水,吃得舒心吃的高興!惫爬丝h干城鄉富民新村村民徐生喜講述了這幾年來搬遷到移民區的巨大變化。
富民新村是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村之一,得益于“十三五”期間古浪縣水利基礎設施的改善及調蓄水池帶來的穩定供水,如今村里有了統一的養殖區、日光溫室種植區,家家戶戶通上了自來水,徹底解決了移民群眾生產生活用水不足的問題。
讓山區群眾搬得下、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產業發展是關鍵。要發展產業,水利是重中之重、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是鄉村富起來強起來的血脈。古浪縣緊抓有利時機,著力補齊農村飲水安全短板,下足繡花功夫,下大力氣,在黃花灘移民區建成調蓄水池50座,總容積1130萬立方米。其中,1-7萬立方米調蓄水池17座,總容積50萬立方米;10萬立方米調蓄水池29座,總容積290萬立方米;220萬立方米、300萬立方米、120萬立方米、150萬立方米調蓄水池各1座,正在建設370萬立方米調蓄水池1座。
上述設施全部建成后,黃花灘移民區調蓄水池總庫容達到1500萬立方米,可以保障黃花灘移民區生產生活用水,讓移民區的產業發展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徹底解決夏灌高峰期及冬季日光溫室反季節種植缺水問題,促進黃花灘移民區農業生產增收增效。
正在日光溫室大棚里忙碌的楊玉霞說,過去生活在古浪縣南部山區的干城鄉中河村,山大溝深、靠天吃飯,吃水極不方便。如今有了方便的生產生活用水,還種起了日光溫室,今年種植的辣椒長勢良好,一年下來錢袋子也鼓了起來,發展的信心更足了。
在不斷破解用水難題的同時,古浪縣在移民區想盡一切辦法探索“深度節水、極限節水”,種植業重點以日光溫室為主,利用水肥一體化滴管,種植番茄、藍莓、火龍果、彩椒等特色綠色果蔬,蝴蝶蘭、玫瑰等特色花卉,羊肚菌、赤松茸等高端食用菌。
日光溫室大棚的有效利用,改變了過去大水漫灌,費水、費肥,降低成本,提升蔬菜品質和銷售價格。至目前,全縣累計建成日光溫室1.5萬座3萬畝,其中黃花灘移民區建成日光溫室6828座1.26萬畝。2020年全縣設施蔬菜年產量約12萬噸,實現產值2.4億元。
2019年12月,古浪縣引進陜西海升果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海升集團),在黃花灘移民區富民新村建設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產業項目。建成投運后,預計年可生產串收番茄2700噸、培育優質蔬菜種苗1800萬株,實現產值1.32億元,能帶動周邊400名貧困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務工就業、穩定增收。同時,將為全縣8000多座日光溫室提供種苗和技術服務,示范帶動全縣絲路寒旱農業標準化、高端化、現代化發展。
水穩定,產業興。通過一系列的用水、節水措施,古浪縣在保障用水的前提下,發展現代農業發展、提高農民收益、促進生態環境改善,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完)
【編輯:杜萍】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京ICP備:05004340號-1]